2016年與格致測評結緣,起初帶著對孩子和自我的探索想進一步了解格致測評的理論知識,后來面對職業轉型想做一名講師,我開始走近格致,接觸皮紋天賦測評技術。
和很多朋友一樣,我對皮紋學測天賦的這件事也產生了很大疑惑。指紋測評科學嗎?它究竟是不是算命呢?他能幫助我解決什么問題呢?它和心理學有哪些相關呢?
帶著各種問題,我冷靜下來思考:是迷信還是科學,取決于什么?從我的認知中得到的答案是——專業性學術論文。為此我查閱了近800篇學術論文,但是國內的研究性論文只能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,且應用范圍窄,專業性較強,但這并不影響我對皮紋學相關知識的學習。學術性論文告訴我們皮指紋知識的科學性,它不能預測未來,不可知其命運,但是,科學可以幫我們了解基因狀態下的個體表現,這對研究個體的思維模式和行為表達等都具有重要意義。而大腦皮層(真皮層)的生長,奠定了個體差異的基礎,從而讓我們可以探究行為的內在動因。
五年的時間,我接觸了近500個案,從個體特性到家庭屬性再到家族生態性,很多現實生活中的問題,都能從指紋中找到答案。
一路摸索,一路前行,我感到知識能量的強大,也感到自我成長的快樂。一方面我更了解自己,知道在各種情況下如何調整自己的狀態和表達方式,更好的讓別人接受自己,已達到預期的有效溝通。另一方面也更理解每個個體個性化的一面,從而領悟人生不同經歷下塑造的不同靈魂,讓我學會尊重每一個生命。在學習的過程中,也使自己變得豁達、有承載力,這對于一個女人而言是幸運的,畢竟我們的使命是厚德載物。
自我修煉有時也會感到孤獨,我也期待能有更好的老師指引我前行,給到我支持的力量,更進一步的點拔,讓我不盲從于自我的意識形態,時刻不背離學習的方向。就在此時,格致測評導師班開課了,我是第一個咨詢課程的學員,那來自心底的喜悅和對深層次知識的渴望,讓我期盼著心靈被再次澆灌。
導師班的課程,讓我收獲頗多,驗證了自己之前總結的經驗,多視角審視了自己對指紋知識的掌握。更讓我意外的是在家族案例中,正視父親的表達方式,當我理解他的同時,我又發現同樣的特質在我女兒身上也有體現。這讓我恍然大悟,之前幫助孩子規劃的方向與實際情況南轅北轍,孩子真正的天性,在我的不經意間,被忽視了。而導師課的內容讓我醍醐灌頂,技術的專業應用與人才深度匹配需要我們靜下心來沉淀,不是只按常理推論,我們需要的是對個體進行深入探究,將天性、心理、環境、能力合理結合,才能真正發揮個體的獨特優勢。
對未來的解讀,我不會再那么自以為是,而要更認真的從受測者的角度,深挖個性特質與原生家庭的成長環境,幫助受測者獲得更多有效的信息,來解決相應的問題。
在此,也感謝耿老師對我的指導和無私的關愛,讓我看到自己的不足,爭取更大的進步,同時也感謝格致測評為大家提供這樣的技術性學習的機會。有名師指引,有良友相伴,此生樂哉。也祝愿學習格致測評的同行,格物致知,誠意正心,為國家發展識良才。